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风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 ——致敬英雄人物艾思奇
发布时间:2021-04-26    阅读:


艾思奇先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但如何让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走进百姓生活,让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能够终身而行之,这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中确始终是一个难题。艾思奇同志及其代表作《大众哲学》就深刻研究了这个问题。

艾思奇同志早在1938年《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他认为在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难以理解晦涩难懂的哲学,为了使人人能懂、能用一点哲学,他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通俗化、大众化,最大限度的使哲学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他在1936年编写的《大众哲学》一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光辉典范。该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如用“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来讲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分别”讲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朋友还是豺狼”讲真理,这就使得哲学不再深奥和神秘,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哲学真正进入到生活之中。《大众哲学》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一个指路明灯,通过阅读《大众哲学》广大爱国青年快速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增强了精神力量,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心。艾思奇同志于19663月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北京,同年3月毛泽东同志称其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974年朱德亲笔题写“艾思奇同志永垂不朽”的铭文。2007年温家宝总理曾专门参加艾思奇的纪念追悼会。这些充分证明了艾思奇同志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大众化进程中的领军人物。

今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理论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学习《大众哲学》,用简单浅显的语言向同学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的进程中让青年学生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马克思主义学院:颉 睿

                                                                            责编:邓海霞

2021年4月25日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  成都校区: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